白马雪山又称白茫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峰,海拔5640m,是云南第二高峰(不是第二高独立山峰),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本区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扎拉雀尼峰,海拔5640米,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水平距离不足40公里内,有7-16个植物分布带谱,相当于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带,蔚为奇观。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星叶草、澜沧黄杉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等30多种,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之称,具很高的科学价值。
巍峨的云岭属横断山脉,群峰连绵,白雪皑皑,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因而得名“白马雪山”。为了保护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典型的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和保持金沙江上游的水土,1983年在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白马雪山和人支雪山的金沙江坡面,划出19万公顷建立自然保护区,现已扩到27万公顷。整个保护区海拔超过5000米的主峰有20座;最高峰扎拉雀尼达5640米。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8°57′-99°25,北纬27°24′-28°36′之间,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高山针叶林区,也是我国特有、世界稀有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核心栖息地。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1640公顷,占两县国土面积的23%。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有7.3万人口,占德钦、维西两县总人口的36%,主要民族有藏、傈僳、纳西等,社区居民多散居于高寒、半高山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山地农耕、畜牧业、采集野生生物资源等。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最富盛名的国际旅游品牌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2018年2月8日,国务院同意调整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后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由环境保护部予以公布。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相关文章